7月10日,平泉市猴山溝村正在建設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住宅小區。河北日報記者陳寶云攝
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土地、房屋等資產因產權不明晰、流轉不順暢等原因,長期處于“沉睡”或低效利用狀態,未能發揮應有價值。近年來,作為全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工作牽頭單位,承德市供銷合作社積極搭建交易平臺、完善交易制度、創新金融服務、加強監督管理,打通鄉村資源和資產轉化為資本和資金的渠道,高效利用低效資源,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讓閑置資產活起來,為鄉村發展添動力。2023年11月14日,農業農村部批復全國33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州)試點,承德市位列其中。
2023年6月,為了讓“沉睡資產”變為“活躍資本”,《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工作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四荒”使用權、農業生產性設施設備、農業類知識產權等9類納入產權抵押范圍,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實際制定農村產權抵押金融產品。
“借款人可向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提出申請,中心協助金融機構對抵押物進行核實和評估。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資信情況和實際需求,結合抵押物評估價值確定貸款金額。”圍場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吳相鴻說,雙方簽訂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后,中心將出具《農村產權抵押登記證書》,喚醒“沉睡資產”。
7月11日,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道壩子鄉道壩子村的圍場禾興高原薯業有限公司馬鈴薯儲庫內,工人正在檢修設備、清理通風管道,為收儲新一季馬鈴薯做準備。
“這3座儲庫面積約2萬平方米,總投資5000余萬元。”該公司總經理李棟說,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盡管儲庫“身價”不低,但因建庫用地是租賃的,所以沒有產權證的地上建筑無法作為抵押物辦理貸款。但是在今年4月,僅用5天時間,禾興高原薯業有限公司就利用儲庫順利拿到一筆430萬元貸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太解渴了。今后,我們流轉的土地、儲庫、牲畜等都可以拿來進行抵押,解決一直以來借款難、放款難、貸款期限短等問題。”李棟說。
近年來,承德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市開展以“農村產權、農村產權+”為擔保方式的抵押貸款業務。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
“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與金融機構通過推薦、調查、登記、放貸四步工作法,為農戶、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目前,全市辦理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務31筆2099萬元。”承德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宋鑫磊說,通過發揮融資增信功能,解決農民“身無長物”的問題,打造集“產權交易+交易鑒證+抵押登記+融資擔保”于一體的為農服務綜合平臺,緩解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7月4日,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村民在蝴蝶蘭種植大棚里修枝、造型。河北日報記者陳寶云攝
“自從對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我們村集體收入增加了20多萬元。”7月10日,平泉市七家岱滿族鄉雹神廟村黨支部書記姜海祥說。
2021年,雹神廟村集體收入不到10萬元。48.7畝食用菌設施地、村農貿市場……細數一下,該村集體資產并不少,但由于缺乏競價機制,每畝租金只有五六百元。寬敞的農貿市場因無人管護,長期垃圾遍地。
2022年,雹神廟村嘗試將農貿市場經營權通過平泉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經過幾輪競價,年租金從底價9萬元上漲到20.5萬元。農貿市場不僅成了村集體主要收入來源,還找到了貼心“管家”。
2023年,村部屋頂瓦片破損嚴重,評估維修造價20余萬元。經公開招標,最終以15萬元價格成交,為村集體節省資金5萬多元。
今年4月,48.7畝食用菌設施地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項目進行公開競價交易,7個意向方經過12輪競價,最終以每畝每年1520元價格成交,為出讓底價的1.9倍,村集體每年多收入3.5萬多元。
“我們的職責就是讓農村資產保值增值。通過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監管、統一規則制度,意向方可選擇線下或網絡‘不見面’的形式參與競價,確保交易賬目清晰、群眾信服、過程公開,實現村集體增收節支。”平泉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張鵬飛說,為確保中標方履約,保障村集體利益,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會收取風險保證金,存入專用賬戶,如出現租金無法支付,保證金將直接撥付給村集體。
2016年以來,承德逐步構建以1個市級中心、9個縣級中心和N個鄉、村服務站點的“1+9+N”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體系,使該市207個鄉鎮2454個村實現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全覆蓋。市、縣兩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農村產權交易專區,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數據共享、業務聯動,為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提供保障和服務。目前,可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住房財產權、農村建設項目招標、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等13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開展服務。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累計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業務4492宗,成交金額42.7億元,涉及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等10類交易品種,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發揮重要作用。
7月11日下午,走進豐寧滿族自治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中心主任張金柱正和工作人員一起對新提交的農村集體建設(采購)項目招標申請書等信息進行審核。
“一次招標最多涉及40多份文件,無論辦理流程,還是合同樣本,之前沒有相關案例做參考,大家只能摸索著來。”張金柱邊說邊打開檔案柜,從整齊擺放的文檔中取出一份。打開文檔,項目招標掛牌審批表、確權證明、村民代表大會記錄、交易保證金繳納憑證等信息詳細明晰。一份完整的交易文件背后串起的是一整套嚴格的流程和規范。
完善覆蓋交易全過程的規則體系,是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我們先后制定包括交易主體、交易申請、委托受理、信息公告、受讓受理等規則的承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匯編,匯編分3部分計101項,確保農村產權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高效運行。”宋鑫磊說。
為完善市場化的農村產權交易規則,承德市、縣兩級圍繞交易平臺監督管理、市場發展、金融服務、村級事務等方面,先后出臺政策措施56項,印發《承德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在全省創新提出“兩必須一鼓勵”政策,即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和農村集體建設項目招標必須通過流轉交易中心進行,鼓勵和引導農戶擁有的農村產權進入流轉交易中心流轉交易。各縣(市、區)均配套印發實施辦法,全市形成以市級管理辦法為支撐、縣級實施辦法為基礎、交易中心規范性文件為框架的制度體系。
“市、縣兩級政府均成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管委,將應進必進政策作為強制性規定嚴格執行,明確規定未進入流轉交易中心公開進行的,由相關部門追究責任。”宋鑫磊說,該市還依托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搭建全市村級事務公開平臺,各村通過村級填報、鄉鎮審核、村級錄入、村級公示、檔案留存五步工作法,對村級各類事項線上公開,進一步推動村級事務決策嚴格規范、公開透明,強化基層小微權力大數據監督合力。目前,承德所有行政村完成賬號創建工作,村級事務公開事項注冊率、掃碼率、覆蓋率均達100%。(河北日報記者陳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