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在海邊長大的吳丹紅,清晰記得小時候父親在此處拖船下海的一幕。二十二年前,這里還是一處閉塞地,交通不便,人煙稀少。二十二年后這里破繭成蝶,荒蕪灘涂變綠洲,以一座現代化綠色環保電站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仿佛在一夜間崛起。滄海桑田,家園巨變,吳丹紅親眼見證了這里發生的一切。如今,她也以后勤員工的身份加入了電廠這個大家庭,成為其中的一員,奮斗于斯,充盈于斯。
群山掩映,遠看若無,翻過青悠悠的那道嶺之后,一抹巍峨壯觀的現代化電廠大紅門漸次隱現。
在電力短缺、拉閘限電頻發的電荒時期,當地百姓翹首相望,殷殷期盼的愿望終成現實。這座電廠從2002年誕生那一刻,就被賦予了厚重的家園使命。
作為當時浙江省五大百億工程的重點基建項目,該廠一期工程建成4臺630MW亞臨界燃煤機組和二期工程2臺1055MW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首臺火電機組(一期2號機組)于2005年12月31日投入商業運行,是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標志性機組。一期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二期工程獲得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項“魯班獎”。全部項目于2009年10月14日建成投產,以其投資省、環保好而成為電力建設項目的一個標桿,及時有效地緩解了浙江的電力供需矛盾。
10%,20%,這兩個數字奠定了寧海電廠的業界地位——年供電量約占浙江省裝機總量的10%,環保項目占總投資的20%。該廠環境保護高起點,以打造綠色環保電站為己任,環保設施采取嚴標準高要求,努力追求與環境的和諧共融發展理念。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該廠堅持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擊鼓催征新時代,全面承擔起國有企業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致力為社會提供超低能耗、超低排放、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穩定可靠的“火電+”綜合能源,掀開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燃煤電廠能不能做到比素有清潔能源之稱的燃氣電廠更環保,實現近零超低排放?該廠實施的一期亞臨界600兆瓦機組“增能擴容+節能環保”綜合升級改造,機組投運后實現了能源供應比燃氣電廠更清潔的目標,一舉摘掉了燃煤電廠背負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心肺之患”的標簽,以放歌擊水碧海情的氣魄,用央企的責任擔當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開山填海,向山石掘進。開山60公頃,填海85公頃,從節約用地的效果看,該廠單位千瓦用地僅為0.14平方米,用地指標處于國內國際同類型電廠先進水平。環保設施設計、施工、投運“三同時”,其配套建設的環保工程包括封閉煤罐、高效除塵、煙氣脫硫、低氮燃燒、中水回收利用廢水零排放等一系列技術,刷新中國企業新紀錄,被評為寧波市污染減排先進單位、寧波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2015-2017年是該廠綠色發展的關鍵年份。2015年12月27日,寧海電廠四號機組率先完成綠色升級72小時環保試運,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作為獨立第三方,對該機組現場監測并取樣化驗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值為:煙塵1毫克/標準立方米,最低為0.26毫克/標準立方米(設計值1毫克/標準立方米)、二氧化硫4.5毫克/標準立方米(設計值15毫克/標準立方米)、氮氧化物17.5毫克/標準立方米(設計值25毫克/標準立方米),結果證實各項環保指標均優于設計值,更遠低于燃氣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的一半。至2017年底,該廠一期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其排放水平均大幅領先素有清潔能源之稱的燃氣電廠,創造了同級煤電機組環保指標優秀水平。
從履行中央企業環境保護、體現社會責任擔當的角度出發,寧海電廠自我加壓,自我約束,將煙塵大氣排放值,由浙江省要求的5毫克/標準立方米左右,確定為環保改造后達到1毫克/標準立方米以下的超低目標。
“1”背后的故事包含了諸多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為了實現這個看似簡單的“1”,該廠領導班子帶動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一崗雙責,黨建領軍,嘔心瀝血,突破門檻,矢志將綠色轉型發展進行到底。針對設備供應緊張的不利局面,該廠夙夜在公,技術人員加班加點,摸爬滾打,對主設備“抽筋換骨”“開膛重組”,對環保設施“強筋健骨”,通過嘗試多技術、多系統綜合融通治理,多渠道實現綠色節能目標。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
2022年7月,在迎來建廠二十周年之際,該廠歷經三個月,投入2000余人作戰的5號百萬機組增容提效改造工程順利完工。汽電雙驅項目作為超超臨界百萬機組增容提效的神來之筆,這個具有標桿性的典范項目,吸引了業內眾多專家學者的目光,得到了中國汽機專業委員會的高度關注。引增合一汽電雙驅項目投運后,鍋爐引風機驅動方式實現了電驅、混驅、汽驅多元化保障,大大提高了設備可靠性,檢修工作量小,占地面積最省,控制系統較簡單,故障率降低。尤其在汽驅模式下,引風機電機轉換為小型發電機,輸出補充廠用電量,增加機組上網電量,增加發電效益的同時,實現本機廠用電率由原來的4.5%左右降到2%左右,技術創新應用節能效益非常顯著,可謂是引領業界創新潮流的一張環保新名片。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是我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寧海電廠在建廠伊始就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
獲設計專利的“四管集束”技術,國內首家大規模應用的全封閉圓形煤罐技術,首次在大型工業項目采用特大型海水冷卻塔循環冷卻系統零溫排水技術,榮獲紐倫堡國際發明銀獎的《四機一控火力發電廠輔助車間控制系統》,國內首家電廠采用“一鍵啟動”的廠用岸電綠色碼頭環保技術,在山石上建綠地的“生態邊坡”還綠技術,在目前國內同類型電廠中實現占地最少、耗水量最小,諸多綠色環保科技創新技術成果,充分體現該廠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
該廠通過節能降耗高品質行動,深度優化并開展廠內節能經濟調度,采用真空泵改造,低加疏水泵永磁調速,凝泵、循泵深度變頻技術,施精準之策,賦系統至優,綜合提高全廠整體經濟性,徹底攻克發電機組全負荷脫硝,彰顯了央企打響藍天保衛戰的使命擔當。通過高標準落實推進“一體兩翼三提升”發展戰略,不斷把兩翼做大做強做優,錨定“發電+”綜合能源供應基地建設,該廠在集團內首創實施能源梯級利用“供電、供蒸汽、供熱水、供原水、供壓縮空氣、供石膏、供粉煤灰渣”的七聯供新模式,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反哺造福社會。
聚焦“30·60”雙碳目標,該廠加快新能源開發建設,先后利用廠前區車棚、宿舍樓屋頂、倉區內空置草坪、倉庫屋頂等可利用空間,建設綠色光伏電站。廠內荒地實現華麗轉身,打造成了以地面光伏、漂浮光伏、漁光互補、農光互補,以及集休閑健身于一體的“風光儲”多能融合的新能源示范基地,25年運營周期內可實現總發電量137139萬度電,年平均發電量5485.6萬度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6728噸,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4644.6噸。其中廠外最大的臨安萬馬股份20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為浙江省首個示范型共享儲能項目。至2024年4月1日,光伏綠電發電容量超145兆峰瓦,實現安全生產達創紀錄的6666天,安全環保業績成效斐然。
平安、效益、責任、和諧、魅力,和光同塵,二十二年韶華不負,“五位一體”的美麗電廠玉汝于成。
“Kaiyun 開云官網入口來到寧海電廠,這里給人的印象耳目一新。”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寧波日報的攝影記者“笑瞇瞇”侃侃而談。“借助走進寧電看環保這個平臺,這里的所見所聞,環保的高起點,對治理污染的可見成果,景觀綠化與山水融合,重視原生態保護,建筑物文化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對話,優美舒適的廠區環境,徹底顛覆了我對火電廠的印象,科學環保、理念先進、生態文明,這個廠在環保技術綠色發展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