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被河北石家莊市“三農”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2月被河北石家莊市“三農”工作先進單位;2016年10月被河北石家莊市“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愛心企業;2017年2月被確定為國家學生飲用奶奶源基地;2018年10月被河北石家莊市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優質奶源場;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達標養殖場。
2014年投資建場,主要養殖奶牛(奶牛、肉牛、生豬、肉羊、蛋雞、肉雞等),占地面積1000畝。
建設規模為13000頭,每年可生產牛奶73000噸。泌乳牛單產33KG,蛋白3.4,脂肪4.07,微生物體細胞均優于歐盟標準。堅持自繁自養,減少和杜絕引種帶來的防疫風險,逐步做好選中選育工作,加強種源免疫性,注重品種改良,選擇動物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強的遺傳品種,提升奶牛使用年限及抗病能力。
2019年抗菌藥總用量為101740g,每生產1t鮮奶,抗菌藥使用量為4.7g。較上一年的5.0g/t同比降低了6%。牧場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以少發病少用藥保質量為目標,通過多種減量化措施的實施,實現連續兩年抗菌藥零增長。
樂源牧業有限公司自2018年進入省級減抗試點以來,圍繞“減抗”而非“禁抗”的主題思想,本著方案落地原則,制定奶牛養殖場獸用抗菌藥減量化養殖新模式技術規程,確定了三年內獸用抗菌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獸藥殘留和動物耐藥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標。在生產上對減量化行動進行詳細周密的安排部署,本著降低發病率、以代次低抗生素使用為主、不加倍使用劑量等原則,逐步減少牧場抗菌藥的使用量,推進牧場優質、安全、放心奶的生產;同時積極尋找一些微生態制劑、益生菌等產品替代抗菌藥,以保證奶牛養殖水平不受影響;通過加強獸醫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獸醫診療技術水平,在生產中正確診斷、合理用藥、劑量準確、確保療程,避免盲目用藥、濫用藥,減少獸藥的使用與浪費。牧場經過一年的運行實踐,各項工作得到規范管理,各項指標達到目標要求,圓滿實現了抗菌藥減量化目標。
在養殖場建設選址時,選擇地勢高、干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供電和交通方便的位置,目前我們在牧場周邊配備了20000畝苜蓿和青貯種植基地,用于奶牛所產生的沼肥還田,實現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在養殖場布局方面,對生活和生產區隔離建設,于人員和生產的管理和疾病時期的隔離和控制,在更衣室設有人員進出洗澡更衣室,有物品進場的消毒間和人員入場的消毒通道,場內分區嚴格區分凈道和污道,在大門口、更衣室、物流門都毒裝置。在生產區根據生產需要建設了不同牛群階段的封閉式恒溫牛舍,配套有全自動化的糞污發酵系統和通風降溫系統。牧場建設泌乳牛舍3.57萬平方米,青牛牛舍1.79萬平方米,青貯窖1.28萬平方米。配備兩套自動化60位轉盤式擠奶機、3臺全自動化TMR飼料攪拌設備、以及固液分離機等糞污處理等設施,實現了養殖現代化、管理智能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為每一頭奶牛提供最優良舒適的養殖環境。

獸藥與疫苗的儲存必須合理規范,本場藥房面積達到60㎡,內部配備冰箱、冰柜、藥品架、溫濕度計等基礎設施,制定了詳細周密的管理制度。藥品擺放必須整齊有序,便于清點和領用;冰箱和冰柜配置溫度計,可在不打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顯示器檢查溫度情況,保證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存放條件。避免獸藥、疫苗等因儲存不當而出現質量問題,影響牛群治療效果和健康。
良好的飼養環境也是牛群健康的基礎。在飼養環境方面,為每個牛舍配置174臺負壓風機和賽克龍風機90臺,在保證牛舍通風效果的同時保證夏季防暑降溫效果。對牛舍基礎設施優化,提升牛群體感舒適度。保證了牛只健康環境,減少發病程度,從而減少了用藥。牧場建設遵循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配套38套自動刮糞機,保證每小時自動清糞,圈舍清潔。增加牛舍清潔次數以及提高牛舍的通風、消毒等措施,維持牛群的健康,大大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配套了糞污處理工程中心,生活用水處理中心,糞便經發酵,產生沼氣、沼渣、沿液,沼氣用于燃燒開云全站 開云app平臺鍋爐,通過干濕分離,沼渣烘干(晾曬)后回填臥床,沿液用于還田,形成了以“奶牛養殖—廢棄物處理—有機還田—飼草種植”為主線的大農業循環經濟,實現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雙贏”。
在管理環節完善牧場各類制度,并按照要求規范記錄,保證管理工作有跡可循,有證可追,能夠實時反饋并改進。相關制開云全站 開云app平臺度包括:獸藥安全使用管理制度、獸藥供應商資質評估制度、獸藥出入庫管理制度、獸醫診斷與用藥制度、人員出入管理制度、獸用處方藥使用管理制度、衛生、消毒、防疫管理制度、疫病控制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等等,經過完善的生產制度裝訂成冊,并將關鍵制度上墻。加強對記錄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對牛場記錄進行規范管理與存檔,設專門信息員崗位負責各種數據的收集、錄入、整理、保存等工作,包括發病、配種、產犢、斷奶、轉群、銷售等;獸醫人員要做好牛群管理記錄,包括免疫記錄、病牛治療用藥記錄、消毒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門衛做好來訪人員的登記記錄;保管要做好各種飼料、藥品、疫苗、生產工具的購進、領用、庫存等各種記錄。所有記錄完成后交由檔案管理員保存,保存期限在2年以上。
牧場近幾年全部施行自繁自養,減少和杜絕引種帶來的防疫風險,逐步做好選中選育工作,加強種源免疫性。注重品種改良,選擇動物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強的遺傳品種,將奶牛健康遺傳指數已逐步納入到我們公司選種選配方案中來,提升奶牛使用年限及抗病能力。

牧場已建有完善的防疫、原奶、藥品、牛只、化驗、信息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牧場防疫進行把控,對牛只飼喂、用藥、過抗、飼料和原奶檢測等記錄做到真實有效可追溯。另牧場配有豐盾奶牛信息系統(統計牛只檔案、系譜舍區、生產性狀等)SCR發情、健康監控系統(通過統計揭發牛只采食、反芻、呼吸頻率、產奶量、運動量情況,反應出牛只的炎、發情等生理癥狀),安德森奶量記錄系統、全方面的對牛只信息數據以及健康情況進行監控,牧場聘有經驗長達10年的牧場工作管理人員、以及專業的執證獸醫、育種員、營養員,給每一頭奶牛提供最優良舒適的養殖環境。

在獸用抗菌藥減量化的的生產中最佳的管理策略是建立在牛的環境、營養和免疫需求的基礎上的。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調整環境條件、牛群管理、飼養程序和飼料配方以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獸用抗生素減量化推行道路上,以科學飼養為依據,以科學創新為突破點,最終實現讓動物健康起來,讓養殖輕松起來;讓食品安全起來。
減少使用抗生素,必須改善欄舍和設備的通風和保溫系統。對早期斷奶犢牛影響最大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及穿堂風,對溫度和換氣系統進行改良,以保證最佳的環境溫度、濕度和氣流。同時,也需對空氣中的氨、硫化氫和其他有毒氣體進行監控。要嚴格限制外人參觀,防治病原菌傳播。降低飼養密度,實施全進全出以減輕傳染病感染的壓力。春、夏、秋季,恒溫牛舍風機24小時全部開啟,冬季飼養部門每周檢測牛舍氨氣含量,根據實際檢測數據調整風機開啟數量及時間。斷奶犢牛舍每排臥床開啟一臺風機,以提高空氣更換的效果。
不同牛場之間存在不同的病菌和免疫保護程序,因此應避免在不同牛場間的轉群。即使牛只來源于具備同等健康狀況的牛場也應該嚴格控制轉群。應該盡量避免對同一牛場的牛進行轉群和混群。本場為潔凈場,杜絕從其它牧場轉入,只可轉出。需外購牛時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在隔離場隔離至少45天,并完全符合入關要求在進場。場內只可進行正常的必須性轉群,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混群或不按要求私自轉群按照制度嚴厲考核。

利用TMR飼喂技術,為牛群提供科學全價的營養日糧。根據牛群結構及時調整飼糧,選擇合適的能量原料,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維持牛群營養充足與合理。并且在日常飼喂是合理使用功能性添加劑,或者減少避免使用。
實踐證明,通過改善營養手段、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營造良好養殖環境能有效緩解少用抗生素所帶來的一系列生產壓力。
加強對獸醫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獸醫人員必須能夠對牛群正常和異常狀態準確區分,及時發現牛只異常,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強,能夠很好地進行藥物注射、治療、輸液、采血等操作。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及時做出初步診斷,從而判斷疾病情況,做出及時準確的處置(治療、隔離、特殊照顧等)。獸醫技術人員必須對獸藥有一定的認知,了解常用藥品的適應癥。對牛群的常見病如子宮炎、炎、腸炎、蹄病能夠及時正確的選用治療藥物。同時藥物使用遵循藥品使用原則,能用一種藥的,不聯合用藥;能給藥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給藥的不進行靜脈輸液;遇有嚴重的混合感染等病情展開聯合用藥。

堅持防疫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制定年度免疫計劃(如口蹄疫),按計劃進行疫病免疫防控工作,對疫苗選擇全部定位在高質量上,并在每一次免疫后的22-28天內進行免疫抗體效價檢測,要求合格率達到97%以上。每天三次全廠消毒,消滅病原。在抗菌藥物臨床應運上,以首次劑量翻倍,后改為原劑量的治療原則,把握疾病最佳治療時間,降低療程。在治療牛群疾病時多優先選擇中藥制劑和酵母類來治療,減少抗菌藥的使用量。
授權發布,節選自《畜禽養殖場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典型案例匯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獸藥協會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僅用作科普宣傳,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王小川張鵬李大海楊植麟回應大模型的一切:AGI、價格戰、開源和Scaling Law
1987年山東實行高考電腦閱卷,當年在國內是全國首次,16萬張考卷經電腦處理無一差錯
實付低至 2453.7 元,馬歇爾 STANMORE III 藍牙音箱京東新低
AMD Ryzen 9 7950X3D 臺式機處理器已降至500美元以下
銘凡展示 MS-A1 迷你工作站:R7 8700G、OCuLink、支持 U.2 硬盤
與中堅力量共成長,2024建信信托藝術大獎評委會特別獎獲獎藝術家凌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