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古樹保護措施讓千年名木感受到人類的溫馨;一年來,春風化雨讓優秀傳統文化根深葉茂;一年來,鄉村振興繪出千里江山圖;一年來,通道優勢讓發展的步伐更矯健;一年來,項目拉動多能互補加速成勢;一年來,在創新中發展呈現萬馬奔騰氣象。
2023年7月25日,習親臨廣元視察,一路悉心指導,一路殷殷囑托,給予全市上下強烈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奮斗感召。一年來,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堅持把學習貫徹習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委工作會議傳達學習,舉辦市委讀書班、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深入研討,通過持續深入學習,全市干部群眾學出了堅定信仰,學出了使命擔當,學出了奮斗激情。市委先后召開八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部署加強蜀道翠云廊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高質量發展等工作,持續推進“1345”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習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落地。天雄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劍門關高級中學提質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加快建設川陜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治蜀興川廣元實踐展現出蓬勃態勢。
成績是奮斗者最大的榮耀。今年上半年,廣元實現GDP573.17億元,增長6.7%,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7、1.3個百分點。奮斗飽含艱辛、成績殊為不易,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邁過的每一道坎,都是遵循于重要指示的科學指引。我們堅信,只要堅定不移沿著指引的方向前行,就一定能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廣元實踐不斷取得新勝利。
習在翠云廊考察時指出,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制度執行后又帶來哪些新變化?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要保護,先得摸清家底。一年來,依托激光雷達、無人機等先進智能設備,全面普查古樹名木資源。目前,全市古樹名木數據擬更新為42科、81屬、124種,16858株,全市新增古樹5256株。
不久前,劍閣縣舉行古柏保護離任交接“交樹交印”儀式,漢陽鎮的原、現任黨委書記現場對全鎮范圍內的422棵古柏進行清點移交。要保護,必須有剛性制度作支撐。市委八屆七次全會通過《廣元市委關于進一步深入貫徹習來川來廣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強蜀道翠云廊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決定》,市林長令第3號第4號發布《廣元市林長離任交接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十九條措施》。如何強化離任交接,不但將“交樹”的內容拓展到古樹名木分布、生長狀況、管護措施等方面,還將“交印”范圍由行政首長擴大到黨委、黨組、村社支部。
記者拿出手機掃碼“劍閣柏”:樹高27米,樹齡約2300年,是僅有的兩株秦漢古柏之一……不僅是“劍閣柏”,劍閣縣7778株古柏都擁有電子身份證,為保護古柏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古樹名木的保護措施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一年來,編制《古柏木養護與復壯技術規程》,圍繞“防火災、防雷擊、防風雪、防病蟲害、防水土流失、防人為破壞”六大關鍵,細化養護復壯的具體流程、措施和標準。落實資金5200余萬元,科學制定“一樹一策”救護方案。依托林長制組織體系,完善市、縣、鄉、村、組五級網格化保護體系,逐株落實黨員干部+群眾+專家+護林員+監督員“五個一”保護力量。
劍閣縣古柏保護籌備組組長張大軍說,古樹名木要保護,也要利用。今年以來,在翠云廊開展市內縣科級任職、進修等相關培訓班次29期,培訓3000余名黨員干部;承接瀘州、德陽等市外相關單位開展專題培訓班次11期,培訓1600余人。組織12000余名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在翠云廊演出《點樹交印》情景劇90余場次,接待觀眾1.4萬余人次。新開發過關符鑰匙扣、十二生肖等系列柏木文創產品10余種,開發翠云廊昭化古城到劍門關、漢陽鎮到普安鎮和普安鎮到攔馬墻至柳溝鎮等三段徒步線公里,成功舉辦兩屆“徒步古蜀道·對話翠云廊”徒步游活動。
疏浚排水溝、培土、清理垃圾……7月初,連降大雨,劍閣縣龍源鎮“劍閣老兵”古柏保護志愿服務隊及時開展志愿服務,讓古柏感受到人類的悉心呵護。隊員郭駿說,他們要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的殷殷囑咐。
在廣元,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廣元,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就是落實習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目前,廣元已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入選全國首批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空氣優良天數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境內19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古樹名木保護看廣元,文化傳承依然看廣元。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指出,要深刻領會習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習文化思想,構建蜀道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挖掘蜀道歷史文化內涵,打造獨特歷史文化名片,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廣元歷史文化悠遠而輝煌。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司馬錯入蜀,秦蜀在葭萌爭戰。三國烽煙,劉備建蜀、鄧艾滅蜀。魏晉以降,張載、杜甫、李商隱、陸游、楊慎、王仕禎、李調元……無數文人墨客奔走于蜀道,留下璀璨詩篇。更有縣令挽纖、李璧植柏等口口相傳的典故。
“正月二十三,婦女游河灣。”為保護這一古老的民俗,廣元每年9月1日都要舉辦歡樂喜慶的女兒節。推出“麻柳刺繡”公眾號,成立麻柳刺繡傳習所,組建“虞美人”麻柳刺繡專業合作社,開展麻柳刺繡進校園活動,為了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麻柳刺繡,朝天區麻柳鄉使出渾身解數。保護永遠在路上,一年來,我市出臺劍門蜀道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文件法規,建章立制構建大保護格局。實施千佛崖數字化勘察等63個項目,對遺址遺跡進行原真性保護、本體性修復。昭化古城、劍閣縣納入全省首批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雙試點”,新增省級非遺項目13個,“公路、鐵路為文物保護讓路”經驗全國推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年來,7.1萬人完整背誦詩仙李白的《蜀道難》,免門票暢游劍門關,挑戰成功率超93%。在之江教學樓前,劍門關高級中學1500名學生,以集體朗誦《蜀道難》的方式迎來2023年秋季開學。2024年劍門關文學獎征集發布十天后,新華社相關報道的瀏覽量近100萬次。保護是為了更好的傳承,成立廣元石窟研究所、蜀道文化研究會,開展中子鋪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司馬錯入蜀重大歷史意義研究,國家文物局在我市召開蜀道保護利用座談會。編輯《廣元九章》《詩詠廣元》等鄉土教材,拍攝紀錄片《蜀道問窟》《翠云廊》……歷史文化傳承每進一步,廣元的明天就更耀眼。
7月11日,以“金鼓號炮、馬嘶虎嘯”為特色的省級非遺川北雷棚評書第四代傳人茍銀春,應北京、山東、河南、云南等17名外地游客之請,在昭化古城開講五丁開蜀道、張飛戰馬超、霍峻守城等歷史故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增強文化自信,我市持續重拳出擊,擦亮文旅品牌,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節、廣元女兒節“熱辣滾燙”,“游大美蜀道·品廣元好茶”等活動好評如潮,推動劍門關—昭化古城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依托中國紅軍城等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上半年,廣元4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數量、門票收入分別增長22.1%、104.4%。劍門關位居“5A級景區品牌傳播力TOP100榜單”前列。
到2035年,廣元文化旅游實現深度融合,現代文旅康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全面凸顯;城市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度假勝地全面建成。
習指出,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鄉村振興擺在治蜀興川的突出位置。
聞令而動。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指出,建設脫貧地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是充分發揮廣元產業比較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打造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
靈芽千葉醒于辰。一捏、一提、一放,每年清明前后,旺蒼縣高陽鎮就迎來采茶高峰。該鎮虎埡村茶葉栽植面積達4000畝,且有高陽碧峰茶業公司、圣玉亭茶葉專業合作社、金源農業有限公司3家茶葉加工廠消化遠近的鮮葉。該村七組的村民李正義,正是靠種茶脫了貧且致了富。
朝天核桃、蒼溪紅心獼猴桃、青川黑木耳、劍門關土雞、王家貢米……廣元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突出特征和好山好水好環境的獨特生態,孕育出了一大批優質農產品。同時,為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我市推出“廣供成都”“廣供杭州”營銷策略,1-5月銷售總額達到8.32億元,實現了農產品優質優價。
布谷聲中,又到一年搶種搶收農忙時。今年的農忙,與往年大不同。在朝天區羊木鎮新塘村八組孫家灣,拖拉機旋耕,半個小時就把3畝多水田平整好。5月31日,蒼溪縣金永豐農機合作社兩臺收割機正在永寧鎮金蕎村一組犁大田往來穿梭,進行小麥機收作業。隨著麥殼飛揚,7.7畝小麥,產量近4000斤,兩臺收割機20分鐘就收割完畢。據市農業農村局消息,上半年糧食總產量43.1萬噸、預計油菜總產量25.05萬噸,分別增長2.3%、5.01%。
手頭有糧,心中不慌。“我家種了1.5畝玉米、栽了1.5畝水稻,土地好產量高,自己吃不完。”天雄村三組的村民楊萬勇指著一片長得又長又壯的玉米棒說道。在寸土寸金的天雄村,村上要求2300畝土地必須有1200畝用于種植糧食作物。
位于天雄村的市第一人民醫院三江新區分院建設項目完成土石方15萬余立方,基礎螺桿樁2100余根。目前,完成產值9000多萬元。天雄村另一項目麻柳灣排水防洪溝已完成1227米,疏浚908米。項目完工后,560畝耕地、68人的生命財產將得到有效保護。該鎮黨委書記張凱鈮說,大項目好項目將有效推動一個地方快速發展。
辣椒、番茄、黃瓜、茄子……天雄村的蔬菜遠近聞名。種植大戶趙禮榮從村集體流轉土地13畝,去年蔬菜產量100余噸凈賺10萬元。在趙禮榮手上學到技術的村民吳長兵,靠種菜掙來兒子孫子的讀書費。
白墻灰瓦人字頂、寬敞公路通到家門口、村便民服務中心整潔明亮,不僅是天雄村的變化讓人嘖嘖稱贊,青川縣蒿溪回族鄉地坪村的村BA也博人眼球。一場場比賽,既是力量與技術的碰撞,也彰顯了新時代農民的精氣神。同步舉辦的農特產品展銷、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活動,讓觀眾領略到我市鄉村建設的和美畫卷。
一座座民居若隱若現于山林河谷,一條條公路似玉帶飄落山間,一串串果實誘人味蕾掛滿房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既是發展所需,更是群眾所盼。
一年來,在廣闊的農村,我市大力實施“千萬工程”、鄉村強基補短行動和治理增效賦能行動,一套“組合拳”扮靚了鄉村的“面子”,也提升了村莊的“里子”。
習強調,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廣元是四川的北大門,習2023年7月25日視察的翠云廊,乃詩仙詠嘆的關中通往成都古蜀道一段。
關隘、驛鋪、津渡,千年蜀道難,如今蝶變為蜀道暢。何以見得?新時代的廣元,擁有“公鐵水空管”五種通道優勢便是明證。
看公路,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4萬公里。貫通廣元的5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75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
看水運,全市通航總里程達568公里,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西北內陸最深的內河港口廣元港已建成投運,打通了“疆煤入渝”“晉煤入川”公鐵水聯運新通道。
看管道,廣元已建成油氣輸送管道11條1536公里,初步形成油氣管網樞紐。
行走在京昆高速廣綿擴容工程LJ6合同段聞溪河特大橋上,最大墩高91.5米,兩眼向下一瞧,記者不寒而栗。深諳交通讓發展更快之理的廣元,發展交通的恒心不變。G5京昆高速綿陽經廣元至漢中段擴容工程正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在建里程達150公里;“十四五”時期,將陸續開工建設南江經蒼溪至三臺、青川經劍閣至閬中等2條高速公路,屆時將實現“縣縣雙高速”目標。
幾十年前,朝天區大灘鎮柏楊村種植了400畝茶樹,因交通不便,茶園變成了荒山。自脫貧攻堅以來,大灘鎮的道路四通八達,柏楊村決定重新開發茶園。該村黨總支書記許連韋說:“現在清理出來40多畝,清明后,采毛尖,也就是一芽一葉的這種,我們采了幾十斤。第二批兩葉一芯、三葉一芯的共計采了400多斤,給集體經濟增收2萬余元。”
通道優勢讓物流產業駛上發展的快車道。2023年10月,中國(廣元)物流產業發展大會成功舉辦,今年6月,全國煤炭交易中心西部(廣元)交易專區掛牌運營,廣元正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班列組貨基地、全國高鐵快運創新發展基地、嘉陵江上游鐵公水多式聯運中心、西部大宗物資物流貿易中心,全力建設全國區域性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
通道優勢催生經濟優勢,廣元鋁產業強勢崛起便是明證。廣元市經信局局長羅凌云介紹,短短幾年,廣元已構建起“綠色水電鋁—綠色鋁精深加工—鋁資源綜合利用”全產業鏈,聚集鋁企業75家,其中規上企業50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3家入選四川制造業企業100強,河南豫聯、汕頭萬順、TCL等知名企業扎根廣元。目前,電解鋁產能61.5萬噸,再生鋁產能170萬噸,鋁加工能力180萬噸,產能規模、產品種類、技術裝備等居全省前列,鋁基新材料產業正在向千億集群進發。不僅是綠色鋁產業,廣元“1+3+3”工業優勢主導產業加速成勢,能源化工、硅基新材料等產業正在著力建設五百億集群,建材家居等產業邁向百億集群。
一年來,廣元工業喜事連連:四川首個鋁期貨指定交割庫揭牌,掛牌運營中國西部(廣元)鋁錠貿易中心,獲評中國食品產業名城、中國特色天然飲用水之鄉……
一年來,全市干部群眾在市委的帶領下,擼袖奮進,加快推進通道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不久的將來,“舟航日上下,車馬不少閑”的繁華,在廣元一定能夠實現。
習強調,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
5月中旬,位于利州區清江石羊工業園區的中煤集團廣元燃煤發電項目拉開百日攻堅活動帷幕,目標是完成鍋爐、汽機房、冷卻塔約3000根樁基;中廣核劍閣風電場230MW項目51臺風機,遠遠望去,風機那曼妙的葉片似在白云間起舞。
目前,我市已建成綠色能源裝機容量416.47萬千瓦,預計2024年電力裝機容量將超500萬千瓦。具體情況是:在役水電站71座裝機容量221.7萬千瓦,風電并網發電裝機容量120.72萬千瓦,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85萬千瓦,天然氣裝機容量2×70萬千瓦的四川能投廣元燃機工程已實現第一臺機組發電,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裝機容量1.2萬千瓦。
我市天然氣資源得天獨厚,全市已累計布井204口。依托境內九龍山、龍崗西、雙魚石、元壩四大氣田,建成天然氣凈化廠4座,產能60億立方米。
有竣工的項目,當然就有正在建設的項目。在建風電裝機容量19.9萬千瓦,在建旺蒼縣整縣屋頂光伏試點4.3萬千瓦,2×100萬千瓦中煤廣元燃煤發電項目正式建設,四川能投廣元燃機工程第二臺機組年底投產發電。
通過組織專家對全市25個點位進行現場踏勘比選和初步論證,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利州區龍池山抽水蓄能項目和裝機容量均為29萬千瓦的旺蒼縣天星、蒼溪縣漓江2個中小型抽水蓄能項目實施條件較優,已完成初步分析和必要性分析編制,正積極爭取納入國家規劃。
四川能投廣元燃機工程項目1號機組168小時試運行7月11日完成,標志著商業運行模式開啟。
廣匯物流廣元煤炭儲備基地,項目手續已全部辦理完畢,設備招標全部完成,工程總包單位目前正進入招標流程,煤倉設計完成,煤倉排洪渠已完工,場平及邊坡支護工程正在全面開工建設,完成土石方開挖45萬立方。
習指出,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昭化區衛子鎮王家貢米產業技術研究所試驗田里,有的秧苗翠綠、有的秧苗淡黃、有的秧苗紫紅。該區“退而不休”的特優糧油首席專家陳定全說,這是他們與中國水稻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學等科研單位搞的100畝水稻科研育種試驗示范基地。
歷史文化悠久、地域特征明顯的“王家貢米”搭乘火箭遨游過太空,如今,已累計選育“王家貢米”系列品種(品系)12個。今年,昭化區共計栽種了8萬畝“王家貢米”水稻。
有科技的加持,“王家貢米”稻田收購價是普通稻谷的兩倍,種植戶的腰包更鼓了。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這一點,在娃哈哈廣元公司尤為突出。設備科銀武自豪地說,公司安裝了3.3MW光伏發電,去年用的光伏發電量達210萬度。不僅如此,公司購置17臺電動叉車,能源費用節約90%。
銀武的自豪還有純凈水生產線上的設備。他說,過去生產線設備購自國外,隨著設備的迭代,他們采購了國內設備。國內設備制瓶速度是國外的2.4倍、灌裝速度是國外的1.3倍。
我市發展正處于加速追趕期,關鍵時刻,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廣元市委關于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加快建設川陜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決定》,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
位于廣元經開區的廣元瑞峰新材料公司是國內PVC與TPU交聯劑首家規上供應商。“我們與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單位聯合攻堅,通過‘智改數轉’生產出6款拳頭產品,今年上半年公司產值可達4000萬元。”公司董事長何文安手握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兩塊金字招牌,產品當然有市場。
創新無處不在。7月16日15:30,記者在青川縣蒿溪回族鄉杭州——廣元茶文化研學中心通過青川茶智平臺,看到木魚鎮紅旗社區“白葉一號”茶產業園的參數:空氣溫度23℃、空氣濕度100%、氮含量60㎎/㎏、磷含量63mg/kg、鉀含量61mg/kg、土壤溫度23℃、土壤濕度90%。通過監測數據,茶園“缺什么補什么”輕松實現。
從粗放式經營到數字化時代,從增加收入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從販茶到茶文旅融合,地扼陰平、當陽平入蜀之要沖,且有悠久種茶歷史的青川縣,借“白葉一號”落戶之機,將茶產業做成全縣的主導產業,讓一片葉子共富多方百姓,續寫新時代幫扶情誼。
躍上蔥蘢四百旋,剛剛過去的一年,廣元感恩奮進、拼搏發展,用實際行動繪出一條昂揚向上的奮進曲線。新的一年,廣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上下將牢記習殷殷囑托,乘二十屆三中全會東風,滿懷豪情向未來,在治蜀興川廣元實踐新征程上,趲程前行,加快建設川陜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開云全站 開云網址開云全站 開云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