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0月19日,普洱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普洱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數字賦能、調控靈活、綠色高效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綠色智能電網和能源互聯網,推進新能源電力系統技術創新及規模化示范。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謀劃建設景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電化學等新型儲能電站建設,加強瀾滄江中下游“光風水儲”清潔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智能電網建設,打通滇西南片區樞紐電網主通道和面向緬北、越南、老撾的國際電力輸送大通道。做好電網規劃及配電網建設改造,提高系統靈活性調節電力、能源接納能力和高峰電力保障能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云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全力推進普洱市碳達峰工作,制定本方案。
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生態文明思想、習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總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總方針,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十四五”期間,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安全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加快,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綠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到2025年,風能、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級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創造有利條件。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達到全省領先水平,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經濟社會綠色全面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生產力布局更加優化,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得到健全。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產業綠色低碳提升行動、城鄉建設低碳轉型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等碳達峰九大行動。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1.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統籌清潔能源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風光水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積極穩妥推進“茶光互補”、“咖光互補”等示范性項目,啟動一批“光伏園區”“光伏建筑”“光伏交通”等分布式光伏開發項目。繼續推進全市水電資源開發,審慎開發風能,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探索地熱能勘探及發電、旅游等綜合開發利用,支持地熱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一體化發展。培養發展氫能產業,爭取開展氫能產業試點。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進一步提升?!彩邪l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林草局、普洱供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數字賦能、調控靈活、綠色高效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綠色智能電網和能源互聯網,推進新能源電力系統技術創新及規模化示范。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謀劃建設景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電化學等新型儲能電站建設,加強瀾滄江中下游“光風水儲”清潔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化綠色智能電網建設,打通滇西南片區樞紐電網主通道和面向緬北、越南、老撾的國際電力輸送大通道。做好電網規劃及配電網建設改造,提高系統靈活性調節電力、能源接納能力和高峰電力保障能力。(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普洱供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能源消費綠色低碳高效變革。保持石油消費處于合理區間,逐步調整汽油消費規模,大力推進低碳燃料替代傳統燃油,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加快云南省天然氣南環線管道(普洱段)建設,統籌推進中心城區、園區、各縣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儲氣和保障供給能力,合理布局加氣基礎設施項目,促進天然氣綜合利用。持續推進“燃氣下鄉”和農村“以氣代柴”工程,擴大城鎮天然氣利用規模,推進重點行業、高耗能企業天然氣規?;谩<涌焱七M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車站、中心城鎮、大型公共場所、重點景區、鄉(鎮)全覆蓋,促進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廣利用。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推動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加快終端用能清潔化,鼓勵以電代柴、以電代油、生物質代煤。(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普洱供電局等按職分工負責)
落實節約優先方針,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
1.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強化用能預算管理,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加強對新建項目可行性科學論證和節能審查,提高節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加強對用能單位的用能監督。完善能源計量體系,鼓勵采用認證手段提升節能管理水平。健全節能審查閉環管理機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建立跨部門聯動的節能監察機制,健全市、縣兩級節能監察體系,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綠色電價等手段,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聚焦城鎮化水平較低的縣(區)、鄉(鎮),實施城鄉節能降碳工程,開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節能綠色技術示范應用,提升城鄉綜合能效水平。以省級產業園區為重點,實施重點園區節能降碳工程,加快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和梯級利用,積極爭創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和省級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區。立足傳統優勢行業,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對標國內先進標準,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推動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爭取各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家平均水平以上。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支持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嚴格執行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換熱器、工業鍋爐等設備的國家最新能效標準。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日常監管,強化生產、經營、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優化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堅持集約化、規?;?、綠色化發展,推進“千兆光網”基礎設施升級和5G基站、“算力中心”等建設,統籌交通、物流、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改造,推動智慧感知終端廣泛運用,增強物聯網接入能力。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采用直流供電、分布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配套建設可再生能源電站,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嚴格執行通訊、運算、存儲、傳輸等設備的國家能效標準,提升準入門檻,淘汰落后設備和技術。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管理,開展能源計量審查。推動既有設施綠色升級改造,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余熱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術,提高設施能效水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字經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加快發展生態友好型、循環高效型、清潔低碳型等綠色產業,堅定不移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1.加快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依法依規推動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推動傳統工業綠色低碳改造,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大力提升企業和園區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通過節能提效技改、調整用能結構、優化工藝流程、調整產業鏈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傳統工業的低碳生產力。到2025年,高性能產品供給能力明顯提升。(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普洱供電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全力推動重點行業碳達峰。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控新增產能,推進存量優化。持續提高行業清潔能源應用比重,加強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大力提高行業能效水平,加快推進綠色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全面實施建材爐窯節能診斷和綜合節能改造,重點推廣燃料替代及煙氣余熱利用等技術改造。推廣利用脫硫石膏、粉煤灰、礦渣等固體工業廢渣生產水泥,升級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干法制粉等工藝技術裝備,加快發展新型低碳水泥,引導使用新型低碳水泥替代傳統水泥。鼓勵建材行業坐固廢膠凝材料、全固廢綠色混凝土、碳封存等技術研發推廣研究。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鞏固提升銅、金、鉛鋅、鐵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推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新技術,實施綠色化冶煉,提升生產過程余熱回收水平,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大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綠色能源、新興技術與綠色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綠色能源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形成綠色能源產業規模和品牌效應。加快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產業化攻關,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綠色產業園區建設,依托中老鐵路重點建設云南思茅產業園區、云南景谷產業園區、云南孟連邊境經濟合作區3個省級開發區,加快規劃建設普洱數字經濟產業園、墨江預制菜產業園2個特色產業園和鎮沅、瀾滄、勐康3個產業聚集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投資促進局、市數字經濟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采取強有力措施,對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全面排查在建和建成投產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全省對應行業控制目標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茖W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按照國家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準入門檻;對能耗量較大的新興產業,支持引導企業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潛存量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改造升級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強化常態化監管,堅決關停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快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綠色導向,實施產業強市三年行動,全產業鏈重塑茶、咖啡、現代林業、生物醫藥、肉牛等農產業發展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林菜等林下經濟,提高重要農產品市場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實施農業綠色生產行動,加快推動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生態化。堅持有機化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有機肥替代化肥、有機茶認證等工程,完善有機產品標準體系、茶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和茶葉生產技術質量標準體系,規范生產過程,提升茶葉精深加工水平。加大綠色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精準施肥等提質增效技術和噴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生產機械化等設施裝備,建設綠色、生態、精品咖啡基地。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扶持、引培一批科技型生物醫藥企業并鼓勵其向園區集聚,不斷提升園區IP認知度及市場占有率。突出抓好核心煙區建設與保護,促進煙草產業提質增效。以穩面積、增產量、提品質、補鏈條為重點,穩步推進老舊低質膠園改造和生態膠園建設,抓實膠園撫管、割膠等生產技術升級,積極推動終端制品精深加工等工作。強化甘蔗原料基地建設、推進蔗糖產業鏈產品開發、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和品牌建設,穩步推進蔗糖全產業鏈發展?!彩锌萍季?、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各縣(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6.加快發展現代綠色服務業。堅持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服務產業鏈各方面各環節,探索開展低碳和零碳景區、物流、餐飲、數據中心等服務業試點示范,全面提升服務業綠色發展水平。積極發展綠色旅游業,加大綠色旅游產品開發與供給,因地制宜開發類型多樣的生態旅游產品,鼓勵旅游景區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加快發展綠色物流業,積極開發新型綠色物流技術和手段,支持建設標準托盤使用及循環共用體系,建設物流標準化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積極創建綠色金融試點市,激勵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拓展綠色金融業務,為綠色低碳發展賦能。促進會展業綠色發展,研究制定行業相關綠色標準,引導物流運輸、設計搭建、展覽展示、會議活動等各環節全面貫徹綠色低碳理念,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促進住宿業、餐飲業綠色發展,建立節約長效機制,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倡導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數字經濟局、市金融辦、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洱監管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培育發展低碳型新興產業。推動新材料、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綠色制造和綠色供應鏈體系。規劃建設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普洱數字經濟產業園,推動發展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傳輸、計算等業務,將產業園建成“數字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和生態培育平臺,引進生態型、平臺型、信息化園區運營等國內外優質企業,鼓勵多渠道引進數字領域高精尖人才和市場主體,構建“1+5”服務體系(即:以數字經濟產業園為依托,打造特色產業創新服務、特色產業智能供應鏈、特色產業金融服務、數字經濟人才培育、數字政府應用服務5個體系),實現園區特色化、聚集化、規?;l展,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引擎,積極爭創省級重點數字經濟園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數字經濟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統籌考慮全市生態、生產、生活因素,優化城鄉空間格局,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加強城鄉氣候韌性,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推廣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積極穩妥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廣適用的建筑節能低碳技術,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l展,探索近零能耗建筑。加快推進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持續推動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逐步開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加快推動鎮沅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試點建設。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省級下達考核目標任務。(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營造自然緊湊的鄉村格局,保護村莊鄉土氣息,營造良好的自然景觀和鄉村生境。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加快農房節能改造。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鼓勵選用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持續推進農村山區半山區清潔取暖,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發展節能低碳農業大棚。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普洱供電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運輸工具和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轉型,大力倡導推行綠色低碳出行。
1.建設綠色交通運輸體系。調整運輸結構,構建“宜鐵則鐵、宜水則水、宜公則公”的運輸格局,發展貨運“公轉水、公轉鐵”。依托中老鐵路,加快完善鐵路貨車連接線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高鐵路貨運量。加快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創新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配送模式。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公眾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新能源交通工具低碳轉型。推進交通工具向電氣化、低碳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積極推動社會乘用車、郵政快遞、物流配送等領域提高新能源車使用比例,公交車新增或更新車輛原則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環衛、郵政等公共領域,能用盡用純電動車或燃料電池汽車。全面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鼓勵新增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采用新能源動力,持續推進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到2025年,爭取創建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M站)示范站及一批低碳示范標桿交通企業和工程。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比例顯著提高。(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市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3.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推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智能技術與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探索推行“智慧公路、智慧運輸、智慧港口、智慧城市交通”。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完善充換電、配套電網、加氣站、內陸港、機場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完善住宅小區居民自用充電設施。(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數字經濟局、普洱供電局等配合)
1.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資源循環利用率為目標,優化全市產業園區空間布局,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建立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省級產業園區3年內完成循環化改造。大力發展工業資源型循環經濟,全面推行產業園區和企業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技術集約化,綜合提升工藝技術水平和節能低碳效能。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廣集中供氣供熱,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思茅產業園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廢為重點,支持大摻量、規?;⒏咧祷?。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促進再生資源應收盡收,提高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扎實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思茅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明顯提升。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化比例進一步提升。(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水務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發展農業領域可再生能源,結合農業設施、農用地、未利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項目。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好景東縣、瀾滄縣、鎮沅縣輪作示范和綠色種養循環體系試點,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利用,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有機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加強廢棄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健全廢舊農膜、黃板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力爭實現全量回收。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以有機肥替代化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強化糞污還田利用過程監管,提高畜禽糞污處理利用管理水平。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進一步提升。(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發揮科技創新在碳達峰工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創新能力,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1.健全科技創新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合作,結合普洱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需求,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行動方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立足自身產業轉型發展實際需求,承擔綠色低碳科技項目,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引導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到普洱建一批綠色低碳產業創新中心。創建一批省級綠色低碳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借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工程院、浙江大學等掛聯單位人才優勢,強化院地、校地合作,加快建設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創新中心,培育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推進“雙碳”方面的院士、專家與普洱市企業、科研所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深化產教融合,鼓勵校企聯合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爭創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到2025年,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專利授權量增長進一步提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林草局、普洱學院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定期發布低碳、零碳、負碳等前沿關鍵技術攻關清單和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暢通創新鏈條,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在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上下更大功夫。突破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交通、能源、建筑等領域延鏈補鏈強鏈關鍵技術,推動一批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和示范工程建設。鼓勵二氧化碳規?;茫С侄趸疾都门c封存(CCUS)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聚焦高原特色農業、現代林產業、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實施一批科技項目,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1.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控生態空間占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土壤等固碳作用。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擴大林草資源總量。全面推行林長制,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質量和穩定性。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聚焦“五湖”濕地、瀾滄江、李仙江、大中型水庫等重點區域,加強新生濕地培育、保育和生態修復。加強退化土地修復治理,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全力創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加快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開展全域擴綠建設。實施城鄉綠化美化行動,著力提升城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公園和綠化活動場地面積,大規模開展沿路、沿河湖、沿集鎮綠化,開展規劃建綠、拆違增綠、破硬增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全力打造道路綠地、居住綠地、公共建筑綠地,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態大道和生態廊道,不斷提高綠化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建設局、市林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不斷增加城鄉生態綠量,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提升生態農業減碳增匯,推廣二氧化碳氣肥等技術,推動畜禽糞污、秸稈等資源化利用,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1.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環境國情、市情教育,普及碳達峰基礎知識。加強對公眾的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充分運用新媒體等創新宣傳方式,將綠色低碳理念有機融入影視文藝作品、文創產品和公益廣告,持續開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市民低碳行動、節能減排小組活動、減塑限塑和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等專項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體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圍繞“衣、食、住、行、用”等日常行為,引導市民全面深入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堅決遏制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全面推行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用能,開展各類綠色低碳示范創建,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引導激勵市民積極參與綠色消費、低碳出行、可回收物分類等綠色低碳行動。鼓勵發展二手交易市場,推進電子產品、家電、書籍等二手商品的重復使用。推廣綠色低碳產品,支持有條件的商場、超市、旅游商品專賣店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推行再生產品和材料認證,落實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政策。(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管負責)
3.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責任意識,提升資源利用和綠色創新水平。支持礦產、能源等重點領域國有企業制定實施企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重點用能單位要結合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定節能減碳工作方案,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和管理水平提升。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行業協會和其他各類社會組織作用,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4.強化領導干部培訓。將學習貫徹習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市、縣(區)兩級黨校(行政學院)要把碳達峰相關內容列入教學計劃,分階段、多層次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普及科學知識,宣講政策要點,強化法治意識,深化各級領導干部對碳達峰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認識。提升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的領導干部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落實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按照國家、省核算體系和實施方案的統一要求,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的統一領導。區域碳排放數據、重點行業碳排放數據和溫室氣體清單須報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金融、綠色采購、固定資產投資等領域的統計核算方法、指南、標準等須報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市統計局牽頭落實區域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因子、電力輸入輸出等相關基礎數據的統計責任,按照上級統計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做好相關測算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統籌推進排放因子測算,逐步建立覆蓋面廣、實用性強、可信度高的排放因子編制和更新體系。到2025年,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統計基礎、核算方法、技術手段、數據質量方面工作均有提升,為碳達峰工作提供全面、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市統計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ㄒ幰幷轮贫?。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按程序清理現行與碳達峰體系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難的順序,科學有序開展工作,逐步建成體系完備、相互銜接、支撐有力、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穩步夯實碳達峰數據基礎。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推進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制修訂,確保企業向各主管部門提供數據的一致性,確保一次核查、一套表格完成核算,避免多頭管理、多元數據。(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綠色財政金融政策。持續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實施力度, 創建云南省綠色金融示范區。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持續提高低碳項目融資便利度、獲得感。到2030年,力爭普洱市綠色貸款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綠色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稅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洱監管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七M市場化機制建設。鼓勵企業參與電力保供調峰,優化完善電力交易體系,做好參與碳交易市場的準備。規劃碳匯資源管理,探索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行中國(云南)自貿聯動創新區碳排放權交易資源儲備創新,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新模式,開展節能咨詢、融資、托管等“一站式”服務。(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龠M國際合作。落實邊貿政策,按照國家有關高耗能、高排放產品政策落實出口貿易,支持節能低碳產品、技術進口。加強對國際綠色貿易規則的探索研究,加強清潔能源、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開放合作。服務綠能“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能源領域互聯互通,參與周邊國家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引導整合境內外資金投向綠色低碳項目。深化與周邊國家綠色基礎科學研究、低碳技術、綠色裝備、清潔能源貿易、碳匯及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東南亞低碳人才庫和東南亞雙碳人才培訓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市外辦、市科技局、市教育體育局、市國資委、普洱學院、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洱監管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加強統籌協調。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對碳達峰相關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統籌研究重要事項、制定重大政策。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普洱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任務分工方案》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細落實,各縣(區)也要制定相應的分工方案,確保實現工作目標任務?!彩型七M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配合〕
(二)強化責任分工。各縣(區)、各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互補合作的推進機制,著力抓好本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落實,確保碳達峰有力有序開展?!彩型七M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配合〕
(三)嚴格督查考核。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建立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綜合考評機制,加強監督考核結果運用,形成減污降碳的約束激勵機制。各縣(區)有關工作和重大問題及時向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彩型七M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配合〕
特別聲明:北極星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合理的計價方式,要在遵循成本投入規律的前提下,將不同類型的價值信號傳遞到購買方,最終實現成本“回收”和利潤“激勵”。最為常見的計價方式是按量計費,由于具有便于理解、定價靈活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對于電力生產而言亦是如此,在還本付息及經營期定價的一貫邏輯下,單一電量電價便是償付本息、
11月8日,2023能源電子產業發展大會暨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珠海召開。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鄭阿軍應邀出席并發表題為《新型電力系統下的儲能系統創新思考》的主旨演講。大會上,鄭阿軍探討了當下儲能行業在系統安全性、電網慣量支撐、運營成本、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差異性等方
11月9日獲悉,國網湖南電科院參與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慣量儲能型同步調相機關鍵技術與裝備”成功獲批立項。該項目擬研發的國際首臺套新型調相機成套裝備旨在有效提升“雙高”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該項目主要針對新型電力系統慣量水平降低、暫態同步支撐能力不足,電壓/頻率失穩及振
11月4日,裝有6套新型線千伏綠驥線順利送電。至此,國家電網首批新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裝置在我省500千伏變電站和線路的試點應用全部完成。近年來,江蘇新能源裝機容量持續攀升,截至10月底,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666萬千瓦,占發電裝機總容量的三分之一。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電力
2023年11月8日,恒運集團儲能領域首個儲能先進集成技術實驗室在廣州市高新區氫能科技園區揭牌成立!該實驗室由恒運儲能公司與現代能源研究院共同面向新一代儲能先進集成技術聯合打造,旨在通過產研結合,支撐集團公司儲能版塊高質量發展。儲能先進集成技術實驗室是現代能源集團、恒運集團布局新型電力
11月6日,東方電機成功中標內蒙古烏海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全部機組及其配套設備。烏海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能源局“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重點項目,是內蒙古電力集團自主建設的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1200兆瓦,4臺300兆瓦抽水蓄能機組均由東方電機研制供貨。電站投產后,將承擔蒙西電網
分布式能量塊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始于工程問題,終于客戶價值,為系統集成建立一個全新標準?!靼财纥c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辰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SNEC第八屆(2023)國際儲能技術和裝備及應用(上海)大會在上海舉行。會上,西安奇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辰先生帶來題為“助力新型電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近日,華自科技在網絡上針對行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對于目前儲能的環境形勢和未來前景等熱點問題,華自回應當前儲能大環境不好,投資人多,訂單也多,但利潤很低,整個行業內卷嚴重。甚至有報道說儲能好多企業關閉了,儲能項目不掙錢。但是華自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充足,其中新
11月3日10時57分,內蒙古電網新能源發電電力再創歷史新高,達2368萬千瓦,占當時全網發電電力的51.37%,新能源發電電力占比首次超過常規電源。新能源日發電量同時創新高,達3.80億千瓦時,占當日全網發電量的36.35%。近年來,隨著自治區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內蒙古電網供電負荷高速增長,為新能源消納提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長周武8日在2023年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科技需求對接會上介紹,截至9月底,青海省電力裝機4863萬千瓦,較2020年增長20.7%,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0.96%,居中國首位,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85%。位于中國西部的青海省是中國清潔能源大省,清潔能源發展多項指標處于中國領先地位,新能
上周末,我開車出了一趟城。從城市中心的商務區到浙北農村,我看到了三種明顯不同的經濟形態。(來源:微信公眾號“魚眼看電改”作者:俞慶)形態一、市中心的CBD商務區,大型經濟體的資本密集。形態二、城郊結合部的聚落性經濟,比如杭州九堡的服裝加工與電商直播,大量的中小商家聚集在這里。形態三
11月8日,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禁止在陜西沙河抽水蓄能電站、陜西金水河抽水蓄能電站、陜西佛坪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占地和淹沒區范圍內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3個公告。陜西沙河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漢中市勉縣境內,電站裝機容量140萬千瓦。陜西金水河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漢中市佛坪縣境內,電站裝機容量140萬
11月6日,中國電建集團與福伊特水電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簽署了浙江景寧抽水蓄能電站主機設備供貨合同。中國電建集團副總經理徐鵬程先生與福伊特水電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龍杰文先生率領各自團隊,共同參與了本次簽約儀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黨委書記劉福學先
隨著吉林敦化塔拉河抽水蓄能項目獲得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中國抽水蓄能總規模一舉超過2億千瓦。抽水蓄能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規劃的指導,更加離不開投資企業的大力投入。投資企業參與抽水蓄能電站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工作、施工建設、運營維護等幾乎一切活動,既是項目的決策者,也
中國抽水蓄能事業再傳捷報!近日,吉林敦化塔拉河抽水蓄能項目獲得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以此為標志,中國抽水蓄能總規模一舉超過2億千瓦。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發展目標,我國一直致力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抽水蓄能作為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的重要手段,正在成為我國構建新型電力
貴州能源監管辦高度重視調節性電源項目建設,自2021年起將貴州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兩個抽水蓄能項目列入重點項目關注清單,建立項目進度臺賬,定期跟進項目進展,辦分管領導赴項目現場檢查督導,及時回應企業關切,并對相關工作提出具體監管意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0月27日,黔南抽水蓄能電站項
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引領下,發展抽水蓄能已成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手段。抽水蓄能電站究竟有怎樣神奇的魔力?它又是如何建造的?安徽桐城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境內,距合肥市的直線km,距安慶市的直線km。它巧妙地利用地勢高度差,在電力負荷低谷時,將
一、歷史發展抽水蓄能的大規模發展,得益于雙碳目標的提出及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從裝備研制的角度來講,中國的抽水蓄能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技術引進階段起步于早期的十三陵、廣蓄的前期研究,白山、回龍、青松的合作制造,技術引進的惠州、寶泉、白蓮河,消化吸收的黑糜峰、蒲石河等。自主研制階段
11月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吉林省敦化塔拉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核準的批復。吉林省敦化塔拉河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地點敦化市雁鳴湖鎮、青溝子鄉。新建4臺單機容量300兆瓦立軸單級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總建設規模1200兆瓦。同步建設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系統、地面開關站等
10月31日,水電十二局簽約浙江松陽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土建工程。松陽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能源局抽蓄發展規劃“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浙江省重大能源項目、松陽歷史上投資最大項目,總裝機容量1400兆瓦,為一等大(1)型工程,樞紐工程主要建筑物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開關站等組成。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化理論學習指導安全發展實踐,探討研究福建省木蘭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木蘭抽蓄)項目建設過程中安全管控的難點、重點,提升木蘭抽蓄各參建方安全管理水平。11月3日,福建能源監管辦在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組織召開木蘭抽蓄項目
北極星電力網獲悉,近日,內蒙古烏拉特后旗太陽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順利通過自治區能源局審核,取得項目代碼,標志著太陽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式進入核準階段。據悉,該項目初擬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樞紐工程主要由上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系統、下水庫及地面開關站等建筑物組成,總投資約96億元,總
近日,廣西瀚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宇新能源”)同榮盛盟固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盟固利”)于南寧合資設立廣西瀚盟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動科技部十四五“儲能及智能電網”重大科研專項——“兆瓦時級本質安全固態鋰離子儲能電池技術”的產業落地。技術創新,引領
10月31日,由廣東電網公司珠海供電局、珠海澳門大學科技研究院共建的新型配用電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將聚焦新型配用電系統關鍵技術領域研究與應用,重點探索支撐“雙碳”目標和新型配電系統建設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產學研跨界合作。“希望本次與珠海供電局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
今年以來,鹽城供電公司堅持安全導向、需求導向和創新導向,加快建設“智能、安全、開放、共享”的新型調控業務系統,完成了新一代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的關聯數據庫的工作,為公司新型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建設貢獻智慧。我們知道,電網調度肩負著維持電力平衡、保障安全運行的重任。隨著新能源的
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1月3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印發《濟南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斗桨浮分赋觯苿幽茉淳G色低碳轉型。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在確保能源安全可靠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光伏為重點,生物質能、地熱能為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新建2家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其中,依托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設北京市航空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托國標(北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建設北京市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將聚焦航空、有色金屬領域新材料計量測試需求,聚力研究開發
2023年10月24日至25日,由南方電網公司牽頭申報的國家發改委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寬帶網絡和5G領域)的“南方電網面向智能電網的5G新技術規?;瘧谩表椖浚ㄒ韵潞喎Q“項目”)順利完成結題驗收,標志著廣州供電局全面建成南沙國家級“5G+數字電網”應用示范區。項目結題驗收評審會在廣州南沙
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西雙版納州綠色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笆奈濉逼陂g電網建設項目規劃投資36.974億元。一是加大力度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善景洪市西部網架和玉磨鐵路外部供電項目。二是加快培育州內市場,以大幅提高工業用電量,助力工業企業擴大產能,引導用戶通過
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0月27日,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擬轉讓上海寶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股權。轉讓底價為303.79萬元。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寶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00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了從事能源科技、智能電網(除專項)、環??萍碱I域的技術開發、
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0月26日,柳州市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柳州市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計量發展實施方案〉責任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斗桨浮分赋?,服務高端儀器儀表和精密制造發展。積極培育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建設。立足電子數顯量
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10月17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公開征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時間表、施工圖)》編制工作意見建議的公告。文件提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依托豐富的水力資源、風力資源、太陽能資源和秸稈資源,發展新能源產業,打造新能源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