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蕙蘭從定植到成品上市歷時30~42個月,溫度是其生長發育的核心要素和關鍵控制點。在生產管理中,棚內溫度管理和控制(簡稱溫控))料精細與否,關系到大花蕙蘭品質的優劣。溫控要結合苗齡、品種特性、產地氣候條件、大棚設施以及水肥等內外因素,勤記錄,善總結,找共性,明差異,精微管理。
例如,對大花蕙蘭瓶苗而言,定植后的緩苗期溫度低于中苗和開花苗,可有效防止葉尖黃枯,澆肥第二天適當推遲開窗,使棚溫略高,有利于肥料吸收。對開花苗而言,5℃~8℃低溫累計達200~240小時(8~10天),晝夜溫差10℃,有利于開花和壯芽,夏季低溫處理可提前開花,冬季高溫處理對植株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
2月立春至4月谷雨屬春溫管理時段,是大花蕙蘭生長發育的孕育期。此期間,春暖花開,蟲蟻復蘇,病菌復發。早春氣溫波動頻繁,晝夜溫差大,有時伴隨大霜冷凍天氣,,氣溫會驟降至零下,最低至-1℃~-3℃。仲春時節(驚蟄和春分)前后,天氣晴朗,氣溫回升天干物燥,經常伴有大風,偶有雷雨,甚至有“‘倒春寒”現象。一年之計在于春,應及早開展設施修茸、大棚除草、消毒殺菌、移栽疏苗等工作,并隨時做好溫控。

首先是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強化棚內溫度管理,白天溫度保持20℃~28℃,夜間棚內最適溫度5℃~15℃,低于5℃時棚兩端或漏風位置有凍害風險,應注意防控。尤其是帶有花箭的開花苗,遇“賊風”最易受損,或花瓣凍壞,或葉尖變色,嚴重時如沸水煮燙、霜后枯萎狀。結合天氣及棚內溫濕度數據,進行大棚天窗、保溫膜開關操作。晴朗天氣,8點半~9點開內保溫,9點~10點開天窗,天窗開度20~30厘米,16點~17點半合攏內保溫。其中2月上旬15點半~16點合攏內保溫,2月下旬至3月底,17點~18點合攏內保溫,原則是棚溫保持在26℃~28℃之間。如有發生極端低溫的可能,提前半小時合攏內保溫,使棚溫在30℃左右,盡量拖延棚溫急劇下降的時間。每次合攏內保溫,都要檢查內保膜兩端交合處是否嚴密,查看棚膜和動力系統,發現破損和異常及時修補。陰雨天氣或棚溫低于25℃時,全天不開天窗和內保溫。

3月10日后,夜溫低于10℃的冷涼地區,還有輕霜,不開側膜,夜晚仍舊拉2層內保溫;夜溫高于15℃的熱區,白天開側膜,夜間內保溫可減到1層。4月上旬起,內保溫停用。
5月立夏至7月大暑屬夏溫管理時段,是大花蕙蘭生長發育的黃金期。四月中旬谷雨后,春季結束,盛陽始,入夏,雨水增多,植株生長水肥需求量大,葉色、葉長、葉寬長勢明顯,一候一小變,半月大變。白天棚溫控制在25℃~28℃之間,夜間在15℃~18℃之間為佳,白天溫度不超30℃,夜晚不宜高于20℃白天以防高溫為主。
立夏后,炎暑至,雷雨多,植株進入旺長期,假鱗莖球逐漸膨大,開花株的假鱗莖球根部肥大,顏色泛黃,葉鞘變黃、變枯,炸裂,花芽露頭。小苗長勢加快,增高明顯,3個月左右的瓶苗,心葉一周一變化,心葉變寬,展葉數增多,葉子變厚。適時開合天窗、側窗,釋放棚內空氣,加快內外空氣交換頻率,增加棚內新鮮空氣量,增加生長區空氣流動性。夜晚棚內與外界的氣流交換較少,植株吸收大量C02,會造成C02供應不足而降低光合作用。
5月小滿后,先開側窗,后開天窗,開度隨氣溫升高日漸增大,天窗開啟時間提早至7點~8點,天窗開度到最大的80%,6~7月達100%。日落前關閉天窗和側窗。芒種前后起,夜間外側窗(腳膜)可不必關閉,夜間溫度高于18℃的地區,天窗和側窗都不必關閉,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揭去全部或部分頂膜。小苗天窗和側窗的開度略小于開花苗,但剛定植的組培苗,要結合遮陽網、澆水、開窗時間等措施控制好棚內溫度,溫度過高老葉易成片發生黃尖現象。

降雨不強、持續時間短,且棚內溫度高于30℃時,開啟側窗,雨停再開天窗。大花蕙蘭葉革質厚實,降雨時落入到蘭葉上的雨滴不會造成大的機械傷,只是雨量過大,雨滴滴落于盆內,容易濺飛肥料和基質。未拆卸內膜的大棚,內膜上還會集水,設施受壓易損。如雨天風大,風向一側易吹彎或吹折葉片,因此迎風面側窗開度略小,減緩風力,觀察到風未對葉子未造成折損即可。葉片較脆的品種尤其注意不要放在靠風口區。如果側窗開度達不到降低棚溫的目的,迎風和當陽面則可安裝遮陽網起到防暴曬和減緩風速的作用。
8月立秋至10月霜降屬秋溫管理時段,是大花蕙蘭生長的旺盛期。“七月(農歷)秋風漸漸涼”是南方最明顯的氣候特征,常有單點暴雨,早晚涼爽,尤其是白露后,地溫上升,露水大,晝夜溫差增大。植株延續夏天長勢,繼續快速增長,花芽快速露尖伸長。終止葉(最后一個心葉)出現,葉片數達到最多,一代苗12~16個,二代苗12~14個、開花株12~20個,開花苗假鱗莖球膨大至寬4.5~7.0厘米。
結合天氣、基質含水量、植株苗齡和品種特性進行秋溫日常管控。白天棚溫28℃~30℃,夜間棚溫18℃~22℃,可加快植株生長,雖然提高棚溫可提早上市,確保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高溫易黃苞,需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地氣候特點確定。
立秋前后幾天,陽盛極,14點左右棚溫最高,提前把天窗和側窗開至最大。8月早秋,8點左右開啟天窗,完成棚內外空氣交換;下午天窗和側窗適當提早關閉,太陽西斜先關閉內側窗,半小時后再關閉天窗,增加棚內通風時間,使熱氣逐漸散出。棚內溫度降至24℃~25℃時關天窗,夜溫20℃左右。
9月初參照8月管理,上旬白露后,早晨溫度20℃以上開天窗,澆水,側窗全天關閉。棚溫高于30℃時,開天窗降溫。17點后或棚溫降至25℃~26℃時,關閉開花苗大棚天窗,晚花品種開花苗開始合攏1層內保溫。中苗和瓶苗關窗時間遲于開花苗,瓶苗棚遲于中苗,內保溫可不合攏。
昆明受“準靜止風”影響,10月陰晴不定,一雨成冬,連綿陰雨氣溫下降,濕度大。上午略開天窗透氣,待溫度上升至20℃左右再開大天窗,開始澆水。除‘紅袍’等開花株需適當開啟側窗外,其他棚側窗全天關閉,16點~17點起關窗,合攏2層內保溫。冷區以提溫為主要目的,具體結合氣溫和植株情況而定當年上市的成品溫度略高。10月中旬前,17點左右關窗、拉動保溫膜,霜降后關窗逐漸提前至16點左右,熱區據此適當調整。
11月立冬至次年1月大寒是冬溫管理時段,生產管理進入風險期。開花苗面臨上市,中苗面臨低溫促花,除做好溫度管理外,防凍是第一要務,要萬分警惕,確保植株安全、無凍害。10月底霜降開始,南方地區開始普遍降溫,夜間冷涼,日溫差更大。11月初立冬,一陽來復,地表釋放“最后的熱量”,有小陽春現象,這也是冬天來臨的標志,此后逐漸寒冷,棚溫10℃以下的時段增多,室外還會出現大風天氣,易見霜降,有些產區室外溫度會低至0℃以下,生產管理進入冬季模式,要做好保溫管理。
保溫內保溫開啟和關閉是冬季溫度管理日常操作。保溫膜安裝在棚內遮陽網下方,有1層,也有2層的。內保溫材料通常使用聚乙烯薄膜,小苗棚也可使用保溫被。天氣晴朗的9點~10點,溫度升至18℃以上,關閉內保溫適當開啟天窗,加強通風換氣。16點~17點期間,棚溫20~25℃時,合攏內保溫,內膜兩端,拉嚴端頭交合處。
11月極端低溫天氣少見,晴朗且溫度較高時,內保溫和天窗可同時打開,但進入12月中旬開始至次年1月底,易發生極端低溫凍害,上午先關閉內保溫,后開天窗,天窗開度依照棚內溫濕度而定,由小到大。陰雨天,氣溫低于15~18℃,關閉天窗。如低于10℃,光照充足時,等棚溫提高后再合攏內保溫。
防凍棚內溫不低于1℃為溫控底線。從歷史發生時間看,大花蕙蘭種植核心區云南,每年12月及1月初至中旬小寒和大寒交際時節,晝夜氣溫波動大,降溫頻繁,低溫霜凍災害頻發。從棚內環境看,室外低溫時,因冷熱空氣交替,棚內邊緣區域的植株葉片上容易出現大量的凝結水,出現此情況,要及時做好防凍準備,確保棚內溫度高于室外7℃~10℃。常用措施有鍋爐加溫、電熱風機加溫、電熱燈加溫、酒精爐加溫、燃油暖風機加溫、煙霧劑防凍等。其中,推薦使用燃油暖風機加溫和煙霧劑防凍。3000~4000平方米大棚配置2臺(40千瓦、220伏、熱空氣輸出890立方米/小時)燃油暖風機加溫,按每天加溫10小時,提溫4℃~5℃,每年加溫10天計,6000~7000盆大棚規模,每盆需1.0元左右的加溫成本:(不計折舊)。特別是具備間歇式工作的機型,操作方便、安全,提溫快。例如,12月17日夜間23點,當昆明地區室外溫度-3℃,不加溫大棚溫度9℃,上述型號燃油暖風機加溫,棚內溫度保持在13℃~14C(設備調節溫度在17℃)。同一個棚里,可以用棚膜劃分溫區,重點對需加溫品種加溫、保溫。煙霧劑防凍可在2000平方米生產區主通道上每隔30米,燃放5~6包殺菌型“煙霧彈”,操作便捷,燃放產生的大量煙霧上升,遇內膜后擴散形成傘狀,大量煙霧顆粒可吸收棚內微細水珠,阻止冷空氣下降,既可保溫防凍,又可滅殺蚊蟲,減少腐霉病等病害。但燃放煙霧彈時要注意防護,不產生明火,不再棚內停留。

控花大花蕙蘭花箭生長期,可通過覆蓋物的開啟進行花期調控,從立秋前后開始提溫,確保11月中旬花箭長度在60厘米左右。若花箭還未完全拉升,要采取加溫措施,進入12月中旬還需視情況進行補光。相反.推遲內膜和天窗的關閉,并配合遮陽網,降低生長期溫度,可推遲開花。另外.適當低溫還有利于粉色花著色。
溫控是大花蕙蘭生產管理天天需要、時時進行的核心環節。選擇什么樣的溫度記錄設備,決定操控的便捷與否,關系到產品生產的精準。而溫度記錄的精準性和及時性,決定生產管理中應對氣候變化的快慢,管理效率的高低。優良的溫度記錄設備能準確記錄極端低溫或高溫數據,智能記錄儀還能提醒生產管理者快速采取措施。但無論用什么樣的溫度記錄設備,生產管理者都要注重收集海量和連續性數據,時常分類整理,深入分析,認真總結,及時預判,給生產技術改進作依據,給生產管理者做參考,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生產規程。這對幫助建立持續、高效的核心團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如遇人員流動,生產管理可無縫銜接,確保生產穩定,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傳統溫度計高低溫度計是常用溫度記錄設備,投入小,數據穩定,1000平方米或1個獨立大棚使用1個,可記錄一時段內最高溫和最低溫,但第二次記錄前需要手動回零,無歷史數據存儲功能,需管理人員按設計好的溫度記錄表,定期、定時做好田間日志記錄。此種溫度計通常安裝于棚內立柱上,避開太陽光照射時間長的地方,減少記錄誤差。
其他溫度設備大棚內使用的溫度計類型多,除傳統的高低溫度計外、一般還有電子溫濕度計、紙質記錄性溫度計,以及智能型溫度計。智能型溫度計同時還記錄濕度、光照等數據,優點是數據可存儲,可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查看,可下載進行匯總和分析,缺點是投入、維護和運行成本高,有些還需購買云端服務,中小型基地很少使用,但將會被逐漸應用到現代農業生產中。
溫度數據全國大花蕙蘭看云南,云南大花蕙蘭看嵩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大花蕙蘭生產規模大,占全省總產量的1/3。和很多產區一樣,嵩明溫度復雜多變,-4℃~-6℃的極端低溫常見。結合生產氣候特點和歷史溫度數據,在專用大棚小氣候環境下,配置保溫措施,棚內溫度可高于棚外5℃~8℃,風險處于臨界。如保溫管理精細,防凍措施科學得當,種植區域可向更加冷涼地區延伸,但極端低溫低于-9℃風險加劇,投資需慎重。
總結云南嵩明縣一基地棚內溫度并結合生產實踐說明,棚內生長區5℃的時間累積大于5天,完全能保證生產出高品質產品。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開云 開云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