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云全站 開云網址開云全站 開云網址新華報業·新江蘇訊 近年來,徐州市云龍區漢風街道不斷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的廣度、深度和感受度,在基層社區治理中充分踐行居民自治,讓百姓“金點子”成治理“金鑰匙”,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用一個個居民群眾身邊的鮮活場景,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地。
進門無感通行,云廣播推送信息,AI智能攝像頭監控高空拋物,小區智慧治理……6月20日,走進綠地商務城翠庭小區,多元的數字化治理模式著實讓人驚嘆。這一變化源于2023年云龍區智慧社區建設項目。在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漢風街道始終把黨建引領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結合起來,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統籌協調社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代表等,搭建居民溝通議事平臺,堅持建設前“問需于民”、建設中“問計于民”、建設后“問效于民”,所有事項都由大家商量著定,不僅保障了便民服務柜、智能路燈等10多項基礎設施改造順利進行,還滿足了居民在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活動報名、小區安全等方面的“微心愿”,讓生活其中的百姓實現居住環境“智能升級”,更好地打通了服務基層的“神經末梢”。
在組織實施各類為民辦實事項目時,漢風街道人大工委以社區治理黨建平臺為載體,組建由黨員、人大代表、專業律師、社區調解員等參與的黨員先鋒隊,定期召開黨員骨干、“德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通氣會及培訓會,帶動廣大居民在積極參與社區民主實踐中理解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重大意義,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結合起來,推動大家以實際行動支持街道各項工作,黨建引領這根“繡花針”穿起了基層治理的“千條線”,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充分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由眾人治理,既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義,也是實現基層善治的必然要求。
在漢城社區民主協商會上,圍繞“共筑小區消防安全”“在哪里建設電動車棚”“怎么管理”等問題,居民代表紛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每有大事,必相咨訪。”為充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漢風街道將“全體居民+公共空間+全過程參與”作為切入點,以民主協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轉型升級,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支持調動居民群眾更廣泛更直接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探索形成了民主協商+黨組織、互聯網、居民需求、多方主體、居民監督,構建了社區民主協商新模式。
能夠看到的是,無論是建設電動車棚,還是提升空間功能、規范文明晾曬、監控維修等,這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漢風街道都充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實在在尊重了居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社區居民有了更多獲得感,體現著做小事畫大圓的初心和成效。在漢風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艷松看來,民主協商的可貴,在于它為所有的參與者創造了雙向溝通的機會。“讓更多居民加入到社區精細化治理的過程中來,他們在提供建議的同時,會更理解社區工作的內容;而社區工作者,也將收獲更多的居民視角,了解居民的真實需求。”當信息的不對稱,在傾聽與傾訴中被打破,雙方也就更容易在共情之中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讓各方聲音能夠有序表達。最大限度地把居民群眾發動起來,更廣泛更充分地參與到民主實踐中去,把“眾口難調”變成了“眾望所歸”。
“垃圾分類回收站不應該放在公園旁邊,太影響周圍環境了!”在推行小區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為確保該項目有效落實,昆侖社區充分發揮民主治理的優勢,讓居民主動參與關于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選址、開放時間、投放方式等相關內容討論,及時化解居民間矛盾。
這只是漢風街道開展民主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紅綠燈破損”“缺少戶外健身器材”“電動車充電難”……許多問題在漢風街道的引導下,通過樓棟自治理事會、民生月談、近鄰茶館等自治平臺,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得到了有效解決。通過培育發展小區“內生式”社會組織,許多有熱心、有特長、有擔當的居民自告奮勇,自發組建了平安守護、幫扶救助、文體活動等7大類志愿服務團隊,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到“自我服務”的轉變。
全過程人民民主離不開全過程法治保障。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不僅需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而且需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漢風街道邀請政府法律顧問和有關職能部門法務專家組建法治保障團隊,全程參與公共空間改造、征地拆遷、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召開的各種研討會、座談會、推進會等,及時提供專業指導和法治支撐。
漢風街道人大工委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嵌入社區治理,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有助于提高基層治理的合法性、透明性、責任性、法治性、回應性及有效性,從而助力基層善治狀態的達成。(袁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