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由于具備資源儲量豐富、土地占用極少、水資源節約、適宜大規模開發等優勢,在風機大型化帶來單位成本下降的驅動下,迎來高速發展階段。
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早已成為我國第三大電力來源。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綠色低碳的風電將在新舊能源轉換與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中國作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第一大國,自 2010 年開始,我國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已經連續 11 年穩居全球第一。截至2022 年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 3.65 億千瓦,相比上年增長 11.28%。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曾預測,到205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需達30億千瓦以上才能實現碳中和。而在目標實現過程中,風機大型化更顯得尤為重要。
2021年是“雙碳”元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風電行業得到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目前已進入景氣上行周期。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集中力量開展大容量風電等技術創新”,以及“堅持陸海并重,推動風電協調快速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為風電機組的大型化、海上風電的全產業鏈化提供政策指引。2022年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區域布局”,為海上風電的持續增長提供政策保障。2022年7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大功率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和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研制”,繼續在政策上鼓勵大型化風機。
海上風電由于具備資源儲量豐富、土地占用極少、水資源節約、適宜大規模開發等優勢,在風機大型化帶來單位成本下降的驅動下,迎來高速發展階段。據業內人士統計,海上風電發電效率比陸上風電高出20-40%,且利用小時數更高,因此近年來增速高于陸上風電,未來增速同樣可觀。根據華福證券的預測,2022-2025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分別為47/60/76/88GW,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分別為6.5/10.5/12/15GW,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海風發展速度明顯快于陸風。
首屆上海國際碳博會上,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電氣風電”)海神平臺16+MW海上新產品下線。據介紹,該款機組由公司自主獨立研發設計并生產制造,融合公司在海上平臺深耕10年的成熟經驗。業內人士預計,該產品的正式推出,將繼續助推海上風機的大型化和國產化。
電氣風電基于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案例庫,迭代升級出了海神平臺全新16+MW全海域大容量風機。該機組為全球已中標最大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海上風電機組,機組可實現平臺化開發,適配不同基礎形式、不同水深,覆蓋全海域風況,并可拓展到18MW。
海神16+MW全海域平臺產品,以123m碳纖維葉片、高度集成的驅動鏈、高可靠的電動變槳系統、成熟的偏航系統以及綜合更優的電氣系統布局,助力客戶以更低投資實現更高收益。單臺年發電量比上一代產品提升40%、全碳纖維主梁葉片,在同等重量和載荷水平下,相比玻纖葉片發電量提高5%。除高收益以外,海神16+MW全海域平臺產品,除產品常規測試外,樣機部件增加40+項特殊驗證以提升可靠性。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度清潔電能,相當于減少燃煤消耗2.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4萬噸。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風力發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顯示:
二季度風電行業低價競爭的風潮暫時平息,海上風電退補也讓海上風電的受關注度略有回落,但整個風電行業的熱度依然不減。針對老舊風場改造升級的政策于近日出臺,“以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大代小、以優代劣”為風電市場打開了持續的增量空間。
作為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主力之一,風電產業仍在維持高速發展,沙戈荒大基地建設、分散式風電都成為新的關注重點,與儲能、綠氫、需求負荷端等結合讓風電進一步拓展了應用的場景。
業內普遍認為,2023年將是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交付大年,這一年的風電產業發展依舊值得期待。
6月13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并網運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風電場應當退役,經安全運行評估,符合安全運行條件可以繼續運營。
風電場改造升級針對風電機組“以大代小、以優代劣”,相應地對配套升壓電站、廠內集電線路等設施進行更換或技術改造升級,因此陸上風機市場需求有望提升。國盛證券根據風電裝機數據和單機容量占比測算,預計有改造升級需求的風電場規模有望達10GW。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分析指出,陸上風電機組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為20年,據此計算,2023年退役機組達到980臺,裝機容量為54.6萬千瓦;到2025年將達到1800多臺,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到2030年將超過3.4萬臺,裝機容量約4500萬千瓦。
秦海巖表示,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做好這些機組的改造升級和退役工作,有助于保持風電整體裝機規模相對穩定和持續快速增長,這不僅是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和“雙碳”目標的客觀需求,也是確保我國電力系統安全和穩定供應的必然要求。
秦海巖表示,早期風電場在資源、送出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受制于早期的技術水平,其所用的機組單機容量小、效率較低,導致部分項目的利用小時數低、經濟性較差;且由于機組接近設計壽命、原制造廠家備品備件供應不足等原因,這些風電機組故障率升高、維護困難。通過采用技術更先進、可靠性更高的新機型加以替代,能夠充分發揮原場址在資源和電網接入等方面的優勢,提高風能資源和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提高項目經濟性。而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退役換新市場是一個不斷循環擴大的市場,將為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打開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
盡管2022年招標價屢創新低以及海風退補導致風電裝機節奏明顯放緩,但根據一季度披露的數據以及各地規劃,不少分析機構都認為2023年將是風電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大年”。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今年4月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能預計,2023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將突破1億千瓦,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到2024年,全球陸上風電裝機將超過1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將在2025年首度超過2500萬千瓦,進一步創歷史新高。未來五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將從2023年的1.15億千瓦逐漸增長至2027年的1.57億千瓦。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滕勇對風電行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2022年風電新增裝機降幅明顯,有限的市場需求下,整機廠商競爭加劇,疊加上游原材料的壓力,因此利Kaiyun官網登錄入口 開云網站潤大幅下滑。但去年新增風機投標規模達到近103GW,考慮到項目通常在1-1.5年建成,因此今年的風電新增裝機量可期。
2023年,中國風電將繼續穩步行駛在快車道上,預計全年新增裝機在7000萬-8000萬千瓦之間,注定將成為歷史上的交付大年。
《2023-2028年風力發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風力發電設備行業研究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風力發電設備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風力發電設備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

欲了解更多5G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2023-2028年中國5G手機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1...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實體化建設為切入點,強化戰略引領,夯實管理基礎,落實監管職能,防控投資風險,推進自身...

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和運輸服務的不斷延伸,集裝箱的拼箱運輸被廣泛地采用,但拼箱運輸不同于整箱運輸,它的運輸要...

2023年,考公熱潮“高燒不退”。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58萬人,比上...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資本市場暢通的融資渠道以及國內外旺盛需求的牽引,在全球核技術應用蓬勃發展的國際環境下...

先進技術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產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數字文化裝備集群不斷壯大。黨的二十...